随着夏日的尾声渐行渐远,开学季悄然来临。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,这是新学期的开始,是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时刻。
然而,对于那些曾经或正在与抑郁症斗争的孩子来说,复学之路可能充满了挑战与不安。
1、复学没有想象中的简单
众多孩子在面临抑郁症的挑战后,不得不暂时离开校园,通过长时间的居家修养、药物干预、心理治疗及家人的深切关怀,他们的情绪状态逐渐趋向平稳与改善。
这一转变让许多家长初时满怀希望,认为孩子的恢复意味着能够轻松重返校园,继续学业。孩子们自己也往往抱有相似的乐观预期,直至复学现实的来临,才发现挑战远超预期。
部分孩子在复学前夕便显露出情绪的微妙变化,焦虑与抑郁情绪抬头,睡眠质量下滑,对即将面对的校园压力心生畏惧。
另有一些孩子,虽然开学前看似情绪稳定,但一旦踏入校园环境,便迅速陷入情绪波动的漩涡,表现为哭闹、烦躁、行为上的抗拒或拖延,难以适应学校生活的节奏。
尽管有部分孩子能够逐步调整并适应,遗憾的是,仍有相当数量的孩子未能跨越这一难关,最终选择再次休学。
2、复学之路怎么这么难?
很多家长都很困惑:明明孩子在家中表现良好,对开学也抱有期待,为何一旦开学便难以为继?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,隐藏着三大核心因素:
首先,孩子的学习障碍问题依旧严峻,并未在休学期间获得显著的改善或缓解。这成为了他们重新融入学习环境的首要障碍。
其次,学校环境、特定的氛围或是与同学、老师间的互动,可能曾给孩子留下了叠加性的心理创伤。这些创伤在休学期间因远离了负面刺激而暂时隐匿,但开学后,随着相关场景的再现,这些创伤被重新激活,引发了强烈的负面情绪,进而干扰了学习状态,甚至可能促成新的心理创伤形成。
再者,家长与孩子双方对于复学的准备,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心理上的,都显得不够充分。特别是孩子,往往对复学后的自我表现抱有过高的期望,一旦现实未能如愿,便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,伴随着非理性的思考和学习状态的持续下滑,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。
3、怎样帮助孩子复学?
想要孩子顺利复学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1.巩固加强治疗成果
病情稳定是复学的基础,但状态好转并不意味着疾病已经治愈。
精神疾病属于慢性病,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较长一段时间的药物。药物见效、症状缓解后,还要进行维持治疗,以巩固之前的疗效,预防再次发作。
生活中,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急不可待地停药,导致病情复发,令人惋惜。因此,家长和孩子都必须清楚认识到这一点,尤其是家长,要耐心和孩子解释清楚坚持继续服药的重要性。
2.放平心态莫要急
一定要放平心态,不要想着一复学就能像以前那样高效地学习,这需要一个过程。由于疾病和药物副作用的影响,孩子在患病后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,如果对复学后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抱有过高期望,当达不到预期时,孩子很容易重新陷入负性情绪中,甚至再次崩溃。
建议家长和孩子抱着平常心,降低期望值,放慢学习节奏,对成绩下滑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,以便顺利渡过这段特殊时期。
3.无需袒露心中的伤痕
面对同学的好奇询问,关于休学的原因,孩子们或许会感到为难。此时,家长的提前沟通与支持显得尤为重要。
建议共同构思一个既真实又不过于敏感的回答策略,同时,可将药物瓶替换为维生素或保健品瓶,以减少不必要的误解与困扰,保护孩子的隐私与尊严。
4.找到支持的力量之源
长时间的隔离易使人心灵孤寂,复学后更应主动打开心扉,与外界建立联系。无论是学习上的困惑还是生活中的烦恼,都应勇于与同学、老师分享,避免情绪积压。学校里发生的高兴事儿,回家可以跟父母分享;有压力时也和父母说一说,听听他们的主意。
5.坚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
鼓励孩子坚持做有意义的事情,这不仅是对生活的热爱,也是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,确保充足睡眠;参与体育锻炼,如跑步、打球,增强体质;学习新技能,拓宽视野,丰富生活。
无论孩子能否顺利复学,首先要做的、最重要的一件事,还是孩子恢复健康。只有在实现康复之后,那些因抑郁症而休学的孩子,才有可能重启人生,去面对星辰和大海。
*声明:登载此文出于传递健康科普信息,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,且不提供诊疗建议;文中如有医疗内容,均是仅供参考的健康科普,请勿类推,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,敬请了解;本文所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